辽阔的国土,迥异的生态气候以及众多的民族构造了不同地域特点的建筑,多式多样的建筑形式给人不同的审美享受,比如晋派建筑的大气、古朴、深沉,徽派建筑的错落有致、趣味天成,闽派建筑的气势宏大、形态各异等等,多样性和多重文化特性是中国古建筑的共同特点。
建筑外形、布局以及体量关系等元素的有序安排会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建筑构建的核心还是空间,它的展开以及铺陈也同样遵循着一些节奏的规律,或虚实相间,或高低错落,或进退蜿蜒,这些无不体现着建筑与旋律、韵律之间的契合。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可以融合的整体,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人文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运用,建筑或者村落的选址往往都按照依山傍水的原则来进行。江南的很多园林中常有模拟真山的假山,装饰在木棂上的木雕,门柱、院墙上的石雕等都是自然形态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或者动物,移步换景,宛如一幅水墨画。错落的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偶尔升起的袅袅炊烟,似动还静。如果恰逢雨季,淡淡的雨水浣洗着青色屋檐,略显得斑驳的马头墙。
在中国的建筑发展史中,古人真正在诸多方面做到了很好,好的内容我们更应该保存并研究,同时融入现代的建筑艺术的发展中,让中国的建筑艺术能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彰显中华文明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