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为了保护和记录中国现有的古建筑,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二人对我国的华北地区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调研,发现并绘图记录了大量古建筑的详细资料,其中首次发现了我国唐代并留存至今的建筑——佛光寺大殿。日本人“要看唐代古建筑只能去日本”的狂言就此打破。
佛光寺,又称大佛光之寺、佛光真容禅寺,根据《敦煌石窟图录》所载壁画以及五台山《清凉山志》所记载,梁思成先生确定了其地理方位,再经过木架结构、斗拱特点、碑文记载、梁栋题字、佛像特征等多方面综合考证,确认了佛光寺大殿是唐晚期的建筑,具体的建造时间为唐大中十一年。
断定建筑的年代,重要的一环是鉴别其木制框架结构的特征。佛光寺大殿的框架结构为在中国古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抬梁式。在立柱上面架梁,梁上架设瓜柱,在瓜柱上面再架梁,如此层层架起,梁的长度越来越短,梁架顶端形成三角型的屋架。
这种三角型木构架称为“大叉手”,这是梁思成首次在现实中见到实物,之前只是在敦煌的壁画中见到过“大叉手”,所以当他看到佛光寺大殿“大叉手”的实例时兴奋不已,因为这是鉴定佛光寺大殿为唐代建筑的最有利证据。
唐代的斗拱体积硕大,经测量,佛光寺大殿的斗拱断面尺寸为210厘米×300厘米,是晚清建筑斗拱断面的10倍。这样一来,佛光寺大殿的屋檐外挑得更加深远,向外探出约3.96米,整座大殿因此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